担心感染艾滋?其实病毒很“挑剔”,这 3 个日常行为不会传染!
28 岁的张先生是一名公司职员,上个月和同事去聚餐,中途同事不小心把带血的纸巾掉在他裤子上,还蹭到了他膝盖上的小伤口。回家后张先生越想越怕,刷手机时看到 “艾滋通过血液传播” 的说法,更是慌得一夜没睡,总觉得自己会感染艾滋。
28 岁的张先生是一名公司职员,上个月和同事去聚餐,中途同事不小心把带血的纸巾掉在他裤子上,还蹭到了他膝盖上的小伤口。回家后张先生越想越怕,刷手机时看到 “艾滋通过血液传播” 的说法,更是慌得一夜没睡,总觉得自己会感染艾滋。
大概是刚从“实习期”转正,开始有点收入、有点理想、有点焦虑,也有点自觉——自觉不再熬夜,自觉吃得健康,自觉做体检。可就在这种“看起来一切都在往好方向发展”的年纪,一位普通女教师却因为一次例行体检,查出了HIV阳性。
我赶到诊室时,她坐在角落,双手紧紧攥着衣角,眼神躲闪却又像在拼命寻找一个能拽住的解释。她是杭州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,才24岁,刚刚考上编制,生活刚稳,世界却突然塌了。
全球肥胖问题越来越突出,在过去的几十年,男性肥胖率增加了两倍,女性增加了一倍,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,体重管理逐渐成为热门话题。 人们既往谈到HIV感染,脑海中想到的是体重降低,因为机体感染HIV后,病毒不断复制对免疫系统持续破坏,甚至合并机会性感染,多伴
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:艾滋病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方式进行传播,如果患者经常与他人共用注射器,而且对方是艾滋病感染者,则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概率。根据《WS293-2019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》,现有诊…
前几天,办公室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喜糖——我们的病人晓梅,顺利生下了一个6斤2两的小公主。看着那张一家三口的合影,晓梅眼里的光和阿海小心翼翼护着妻女的模样,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红了眼眶。
据调查显示在2020-2023 年间 15-24 岁青年学生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/AIDS患者累计12397例,平均年龄仅19.9岁。但阳性结果从不是青春的终点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确诊后如何调整心态、科学治疗,让青春重新找回方向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它代表的是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”,一种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,使人逐渐失去抵抗力的病毒。很多人对它谈之色变,但HIV并非“绝症”,而是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的慢性病。
口腔真菌感染、皮肤粘膜感染、疱疹,这是艾滋病发病期早期的常见问题。
许多人误以为“HIV感染后无症状,可以拖一拖再治”,这是致命的认知误区!隐形杀手:HIV会悄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,早治疗可以尽早把体内的病毒降到最少,避免病毒对全身多器官的损伤,恢复免疫力,减少艾滋病相关疾病…
出差一周,拖着行李箱走到家门口时,已经是晚上七点多。楼道里飘着饭菜香,我深吸一口气,掏出钥匙。门一开,就看见系着围裙的老公站在灶台前。“回来啦?”他转头冲我笑,手里还拿着锅铲,“马上就能吃饭了。”我愣在门口,有点不敢相信。结婚五年,他进厨房的次数屈指可数。更别
28岁的程女士怀孕8周时,产检意外查出HIV阳性。拿到结果的那一刻,她觉得天塌了,抱着丈夫哭着说:“都怪我,孩子肯定保不住了,就算生下来也会被感染。”她甚至想过放弃胎儿,可医生告诉她,现在的HIV母婴阻断技术已经很成熟,只要严格遵循规范,宝宝感染的概率能降到1
那张确诊单薄如蝉翼,却像一块巨石砸碎了我20岁的人生。医生那句“你感染了HIV”说出口的瞬间,世界突然静音了——只有耳鸣声嗡嗡作响,像丧钟为曾经侥幸的自己而鸣。我甚至不敢哭,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:我完了。
很多人一听到“艾滋病”三个字,心里的害怕远超实际风险。有人担心寿命,也有人怕被别人知道,更有人被各种“偏方”“谣言”误导。
关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(VCT)您了解吗?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
在门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,是“我感觉身体有点不对劲,但说不上来哪里不对”。尤其是女性,对身体细微变化的敏感度高,可惜很多时候,早期艾滋病的信号悄无声息,被当成普通感染、妇科病、压力反应草草忽略。
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,五十出头,性格温婉,生活规律。多年坚持晨跑,三餐清淡,几乎没有明显的不良嗜好。直到一次体检报告中,出现了让她和医生都震惊的结果——HIV抗体阳性。